• 1. 第三节 IS-LM-BP模型IS表明产品市场的均衡,LM表明货币市场的均衡,BP表明国际收支平衡。三者相遇时,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同时得以实现。 一、BP曲线的推导 二、开放经济中的IS曲线 三、IS-LM-BP模型 四、资本完全流动下的IS-LM-BP模型
    • 2. BP曲线的推导(一)链条 国内利率上升,使净资本流出下降,从而净出口减少(因为净出口=净资本流出)。净出口减少意味着进口的增加(NX=X-M)。从进口函数M=M0+γ·Y分析,进口增加意味着国民收入增加。 (二)BP曲线的形状 基于利率和收入平面,BP曲线向右上方倾斜。 (三)和BP曲线有关的点 BP曲线上的点:国际收支平衡 BP曲线右下方的点:国际收支赤字 BP曲线左上方的点:国际收支盈余
    • 3. 开放经济中的IS曲线在开放经济条件下,IS曲线发生了变化。 (一)收入恒等式比较 封闭经济:Y=C+I+G 开放经济:Y=C+I+G+NX (二)收入恒等式的展开式比较 封闭经济 开放经济 (三)IS方程比较 封闭经济 开放经济
    • 4. IS-LM-BP模型(一)方程 (二)图形 E:国内均衡(内部均衡)和国外均衡(外部均衡)同时实现。 IS与LM的交点:内部均衡 BP上的点:外部均衡 OYrr0Y0ELMBPIS
    • 5. 资本完全流动下的IS-LM-BP模型(一)回望σ F= σ ( rw-r) σ:国家间资本流动的难易,即利率差在多大程度上导致国际资本流动。 σ越大,资本流动越容易。 σ→∞时,资本完全在国家之间流动。 (二)资本完全流动时的BP曲线 BP斜率:γ/σ;截距:见方程 σ→∞时,BP斜率为0,BP曲线为水平线。 BP曲线的截距: σ→∞时,为rw。 所以, σ→∞时,BP方程为r=rw (三)资本完全流动的效应 1、固定汇率制 2、浮动汇率制
    • 6. 和BP曲线有关的点曲线上的点(A、B):使国际收支达到平衡的利率和收入组合(NX=F) 曲线左上方的点(C):表明NX>F(与A比较,C代表的收入少,所以NX大) 曲线右下方的点(D):表明NX
    • 7. IS方程比较封闭经济 开放经济
    • 8. 固定汇率制下的资本完全流动(1)初始状态 BP为水平线,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条件为r=rw;A为均衡点。 (2)分析过程 若一国实行独立货币政策,使货币供给量增加,从而使LM右移至LM’,出现国际收支赤字,这时存在汇率贬值压力,需央行进行干预。 干预目标:保持原来的汇率水平(固定汇率制)。 干预手段:抛出外国货币,接受本国货币,造成本国货币供给减少,LM左移到均衡点。 (3)结论 在开放经济条件和固定汇率制下,一国无法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,否则汇率将存在变动压力。 OYrrwAA’ISLMLM’BP
    • 9. 浮动汇率制下的资本完全流动(1)初始状态 BP为水平线,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条件为r=rw;A为均衡点。 (2)分析过程 若一国出口增加,使IS右移到IS’,从而r>rw,并且产生国际收支盈余。这时,引起本国货币升值。 汇率升值使本国出口减少、进口增加从而净出口减少,IS’曲线自动回复到IS的水平。 (3)结论 在完全浮动汇率制下,一国货币当局不用干预外汇市场,汇率能够自动调整,保持外汇供求平衡。oYBPLMISIS’AA’Y0rrw